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福州市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科学谋划实施的“3820”战略工程,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高标准建设一流大学城、科学城和科创走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福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产业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支撑,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和各种优质生产要素,由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信息业、知识业等五大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近年来,福州市全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2022年,全市经济总量达1.23万亿元,继续居福建省首位,增速居全国万亿城市前列。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180亿元,渔业产值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实施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行动项目89个,开工建设绿色食品产业链项目54个。
工业发展迅速。136家重点扶持工业龙头企业完成产值比增7.2%,全市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总数达20家,培育形成纺织化纤、轻工食品、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冶金建材等5个千亿产业集群。
服务业繁荣发展。福州市服务业增加值屡创新高,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2亿元,增长4%。加快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新增限上规上商贸服务业企业超1000家。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600亿元,占GDP比重超50%,居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第19位。
多措并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福州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按照“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的目标,发挥老城区原有产业基础,挖掘城区闲置空间、低效用地,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打造产业特色明显、创新创业服务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的科创走廊片区,建设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聚集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统筹推进科学城、科创走廊、闽都院士村建设,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
在创新集群培育上,福州精准发力,推进全省首批创新实验室——光电信息创新实验室、马尾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福州大学先进技术创新研究院、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发展壮大。2021年,福州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18家(含国家级3家),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6家(含国家级4家);福州市纺织行业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0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
在产业政策创新上,福州全面落实企业、高校、众创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研发投入费用分段补助政策,充分发挥自贸区、国家级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政策优势,结合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建设需要,向创新要经济增长活力。2021年,福州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78家,省、市、区共建的“知创福建”福建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落地福州软件园。
在高新产业规划上,福州围绕打造光电产业集群、信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立光电行业协会,重点发展工业软件、大数据、5G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光电显示等产业;编制了光电、氢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型功能材料、信息技术服务、节能技术与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方案,指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新型功能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批复建设,成为全国66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谱写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新篇章
拓宽眼界思路,跳出福州看福州。新征程上,福州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发展路径,对标对表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标准,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学习借鉴粤港澳、珠三角、长三角等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从科技创新、产业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提升省会城市量级。发挥福州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方面的优势,打造一批新载体、创造一批新品牌、引进一批好项目、培育一批好企业,注入更多国际化元素。紧盯大企业、大平台、大装置,策划生成一批牵动全局、拉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为全面迈向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科技研发,优化提升创新链。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福州要紧贴新时代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梳理在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产业升级等方面存在的系统性、结构性短板,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明确哪些技术领域在短期内能够突破、哪些技术领域需要长期攻关、哪些技术领域需要加快转化推广,围绕福建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提升福州的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全链条转型升级,把福州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市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高地。
释放创新潜能,提升国际竞争力。福州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国际工程科技合作,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福州要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配套企业,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企业集聚。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市场精准度。推进福州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良性循环。通过突破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完善“强产业补链条”,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展动力,让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发展主体,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重要策源地,当好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先行官、践行者。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