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招展开启:共绘数字新画卷

    时间:2025-02-25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参展报名全面开启!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和数字中国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致峰会贺信精神,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精心指导下,已在福建省福州市连续成功举办七届。
      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是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领域企业(单位)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就、交流信息化领域最新趋势、遴选数字化实践最佳案例的窗口,是展示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
      陈暖 摄
      习近平总书记2次向峰会发来贺信,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了澎湃动力。4个平台重要功能:政策发布平台、经验交流平台、成果展示平台和合作对接平台。先后有国家发改委、国家网信办、国家数据局、工信部、国资委、科技部等多部委与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企业机构共展风采,实现全国地域全覆盖;华为、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超2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持续参展,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三大运营商、各大银行等超25家中央企业集中亮相,凸显国家战略关键支撑力量。
      现场发布超280项新产品新技术,尽显创新活力; 超600项数字经济、社会、生态等项目踊跃报名成果遴选活动,覆盖多元领域; 超350家政府机构、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等单位参与现场展示,汇聚产业各方力量。
      超1200名重量级嘉宾参加同期活动。现场体验区吸引了超2100家单位参与现场互动交流,现场直观感受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变革与便利。现场体验区每年展示的产品及项目突破6000项,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前沿技术领域,全面展现了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成果。
      相关话题阅读量、讨论量屡破新高,实现22.3万次网民参与讨论,阅读曝光3514.7万次。截至第七届圆满收官,累计参观人数已突破170万人次。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将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规划布局》为根本遵循,秉持场景牵引原则,凸显数字产业价值,展示数字领域改革攻坚成果,用数字化赋能、添彩生活。
      现场体验区拟综合运用主题塑造、场景互动、沉浸体验等多种技术手段,生动呈现数字技术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方面的卓越成效。 2025 年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参展报名现已全面启动!诚邀您的加入,共同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的能量!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举办时间
      2025年4月下旬(以官方公布为准)
      举办地点
      福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4、3、2、1、9号展馆(面积约5.6万平方米)
      报名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3月15日
      官网报名链接
      https://zszc.szzg.gov.cn:9300/front/exhibitor/views/main/main.html
      (建议电脑端登录)
      联系人
      安先生:13810802315
      张先生:13601313747
      陈先生:15600023618
      钟先生:18600572560
      施女士:13625047717
      朱女士:15705915341

  • 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据要素赛道正式上线!

    时间:2025-02-24


      自2019年创办以来,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已成功举办六届,累计吸引全球超13万名参赛者,汇聚数百家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企业,累计孵化数字技术成果超千项。本届大赛共设置11大核心赛道,覆盖数据要素、人工智能、数字安全、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培育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品牌专业赛事,本届大赛深度响应数字中国战略与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开设数据要素赛道。赛道在延续上届赛道经验基础上,围绕数据要素流通、融合应用与技术创新,首批推出四大AI应用与模型优化赛题,进一步拓展数据赋能实体经济的实践场景。
      数据要素赛道以“释放数据潜力 驱动数智创新”为主题,聚焦能源、城市、产业等多领域数据应用转化,通过构建可信数字空间、优化数据基础设施,探索数据要素在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中的价值跃升路径,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系统性、协同性创新支撑。
      赛道现面向全社会开放,诚邀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技术开发者,共同探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新路径。
      赛题方向
      盲区突围:模型BadCase极限挑战赛
      聚焦大模型在中文场景下的认知盲区。参赛者需设计高难度客观题(BadCase),与AI模型进行攻防对抗,挖掘其在知识理解、逻辑推理中的潜在缺陷。(出题单位: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
      赛题详情
      选手交流群02
      中文开源数据集驱动中文大模型智能跃迁挑战赛
      以新开源的CCI3.0-HQ中文数据集为核心,要求参赛者对AquilaDense-7B模型进行数据清洗、知识提取及增量训练,显著提升其在CMMLU、CEVAL等中文评估基准的表现。(出题单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赛题详情
      选手交流群03
      提升大模型推理与微调效率:vLLM与LlaMa-Factory性能优化挑战
      针对大模型推理与微调效率瓶颈进行技术攻坚。参赛者需在vLLM框架下优化Qwen 2.5-32B等模型的推理速度(目标提升30%以上),并在LlaMa-Factory框架中实现监督微调效率突破。(出题单位:北京白海科技有限公司)
      赛题详情
      选手交流群04
      AI赋能数据分析与应用赛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本赛题鼓励参赛者围绕“新质生产力评价”“省域共同富裕指数”“AI与大模型在统计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等十大选题方向,提交学术论文或实证研究报告,推动数据在学术研究、政府决策及产业创新中的深度应用。(出题单位:同方知网)
      赛题详情
      选手交流群
      报名须知
      参赛对象
      全球高校、企业、科研团队及个人开发者,可跨领域组队(每队1-5人)。
      赛程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3月21日开放报名,4月中旬举行决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举办颁奖典礼。
      参与方式
      登录大赛官网(www.dcic-china.com)选择“数据要素赛道”,或扫上文各赛题详情二维码,即可报名参赛。加入官方交流群,还有更多惊喜活动等着你。
      以数启智,共创未来!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据要素赛道诚邀全球创新力量 共绘数据驱动智能变革的新蓝图!

  • 总奖金25万元!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文旅赛道正式启动报名!

    时间:2025-02-18


      近日,以“数智文旅 融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文旅赛道正式启动报名征集。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
      ↓↓↓
      赛道围绕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数字技术创意文旅作品及案例,鼓励通过开发数字文旅项目,引导政府和市场力量参与,构建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格局。
      参赛对象此次面向全社会开放,党政机关、企事业、科研院所、学校、行业组织等单位,以及团队或个人均可报名参赛。
      每支赛队人数为1—5人,同一组织允许多支队伍参赛,但同一人只可参加一个赛队。
      比赛设置奖金池合计25万元,共设22个获奖席位。
      赛题
      赛题主要分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方向、智慧旅游应用场景方向、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展示方向
      征集贴合文旅行业现实需求、创新性强、具有推广价值的解决方案、技术产品或服务。
      如,利用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艺术创作与生产、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展示展览等领域的创新案例;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文物数字化保护平台、文物活化利用案例等。
      比赛流程
      比赛分为项目报名征集、初赛、复赛、决赛(含颁奖仪式)四个阶段。其中,报名征集截止日期为3月31日。
      初赛将于4月3日—5日进行,参赛团队提交的参赛项目将以线上审查方式提交评委会进行评审,赛道前44名入围复赛。
      复赛定于4月12日,采用“云路演+云答辩”的模式,前22名入围决赛。
      决赛于4月19日举行,决赛团队将以“现场路演+现场答辩”的形式展开激烈角逐。
      本届数字文旅赛道旨在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以及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通过大赛平台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在文旅领域的深度融合,探索文旅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同时展示文旅融合创新的最新成果,激发文旅产业的创新灵感和动力。

  • 追新逐质产业兴 万亿之城活力足——福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时间:2024-10-17


      传统产业“向高攀登”、新兴产业“向新发力”、未来产业“向前而行”……金秋时节的榕城,工厂车间机器不停运转,科研院所人员埋头研究,折射出有福之州的创新动力和产业活力。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
      福州牢记嘱托,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赢得未来的“关键一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勇攀高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十四五”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超过5个万亿城市,2023年达1.29万亿元,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十八、省会城市第八。
      向新而行 动能澎湃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大海中强劲涌动的新浪潮,各地都在加快绘制向“新”而行的“路线图”。在福州,新质生产力描摹的未来,正疾步赶来!
      地面之上,“聪明的车”驶上“智慧的路”。点开“萝卜快跑”小程序,确认出发点和目的地后,很快一辆头顶激光雷达的网约车便稳稳停在路口……在福州新区,随着多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进入示范应用阶段,市民可在已开放的鼓石路、砥砺路、朗山路等52条道路、共26平方公里区域内通过“萝卜快跑”小程序一键叫车,体验自动驾驶服务。
      苍穹之下,低空经济蓄势腾飞。不久前,福建首个“定制化海上生鲜无人机安全速达”应用场景在连江启用。这意味着,福州大黄鱼首次实现“打飞的”,50分钟内从连江深海“飞”到福州市区。
      数字赋能千行百业。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并持续至今的数字化转型变革。2014年11月、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闽考察,都深入福州数字经济企业调研,勉励福州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福州牢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力以赴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2023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突破71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5%。全市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创新企业144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如果说“数字”让千年闽都焕发新光彩,那么海洋则赋予了这座城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4年是“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提出30周年。30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极具前瞻性地提出“海上福州”战略,在我国沿海城市率先吹响“向海进军”的号角。如今,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福州海洋经济如同一艘巨轮,在波澜壮阔的海洋上乘风破浪,挺进更广阔的“深蓝”,驶向更繁荣的未来。
      10月12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正式下线。这款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研制的机组,不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更是中国风电装备全产业链技术快速进步的最新成果。
      “全球最大”背后,是福州人不断加快的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成为“海上福州”建设有力的注脚。多年来,福州不断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渔业产业以及全球化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渔业、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等“蓝色经济”迸发澎湃动力。2023年,福州海洋生产总值325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水产品产量307.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渔业产值691.8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前不久,我市召开加快建设“海上福州”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当前,全市上下正怀着特殊感情、带着特殊责任、扛起特殊使命,坚定不移向海进军,奋楫扬帆耕海谋强,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
      聚链成群 集群成势
      龙头舞动产业链,是福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放眼福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热潮加速从龙头企业涌向产业链企业。
      从“做一根尼龙绳”起步,恒申集团四十载坚守实业,以产业链为纽带,上下延伸突破,打破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成为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供应商,拥有不可替代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说,创新“链式发展”是恒申成功的秘诀,“纵向上,集团建链延链,在业内率先打通上下游8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横向上,在省内首创‘政府+企业’管理模式,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尼龙6+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身处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园区标准化建设的承载,离不开上下游之间的协同。位于福州(长乐)国际航空城的福米恒美产业园里的恒美偏光片智造工厂内,一片片薄如蝉翼的偏光片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然后包装成箱运往全国各地。“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业绩逆势增长,销售量同比增长47%,营业额也大幅增长。”福州恒美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制造中心总监李曜任说。
      在新型显示产业链全景图中,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由上游装备和材料产业、中游面板制造产业、下游显示终端产业组成。此前,新型显示产业链中,下游已集聚京东方、冠捷电子等龙头企业,但上游环节仍处于空白阶段。
      偏光片是显示产业中具有高附加值的上游环节。福州市用活产业基金,通过专项投资,协同国内偏光片龙头企业恒美光电股份公司,在福州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福州恒美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导入两条世界先进的2.6米宽幅偏光片生产线,补上了福州新型显示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
      “引进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条产业链发展。”福州(长乐)国际航空城管委会主任陈禺说,在产业园内,已经就地整合偏光片原材料、偏光片贴合、显示模组、显示终端等领域的20多个上下游企业,延伸出一条完备的新型显示产业链。
      产业集聚优势显现,基于谋划。为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福州改变传统“广撒网”的产业发展方式,实施产业链链长制,锻造优势长板,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夯实产业链基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优化升级,实现集群能级跨越。
      聚链成群,协同发力。如今,6大千亿级产业、19家百亿级企业、217家行业龙头企业、45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福州这片创业沃土上汇聚、蝶变、起舞。在恒申、京东方、万华、中景等链主企业带动下,我市实现“锦纶6”、平板显示、聚氨酯、聚丙烯等产业链完整布局,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6%,创历史新高。
      创新驱动 引领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福州如何担当作为?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城”专项行动,持续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科创走廊建设,开启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2021年8月,福州启动科创走廊建设,明确“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总目标,打造国内一流科技创新集聚地。2023年12月,福州科创走廊建设全面超额完成三年建设目标,形成“一城四区、十片多点”科创走廊空间格局。
      福州不断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建设,发挥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大产业集聚,推进相关产业进园、连片、串点、成廊,深度推进产城融合,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协同创新体系崛起于闽江两岸。
      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研究和生产的重要桥梁,那么如何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壁垒,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福州着力推动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组织开展“揭榜挂帅”项目,加快重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截至目前,我市共发布四批市级“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已实施市级“揭榜挂帅”项目34项,支持资金5900万元,实现“产学研用”全流程各链条有机结合和高效运转。
      规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系统研发及示范、大型海上风电塔筒防腐材料开发及应用研究、温排水降温制淡及余热综合利用……不久前,福州市成果转化直通车“开”进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
      我市还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开辟科技成果高质量发展的“高速路”;开展走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直通车”推介活动,推介可落地转化科技成果94项;依托“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APP,汇聚3934项科技资源、264项技术需求,极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站在新起点上,福州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数字中国变为美好现实 感受高质量发展中的“数字”力量

    时间:2024-06-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当前,数字中国建设底座不断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提速,数字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福建福州,一场城区水系联排联调的测试正在进行。大到河流湖泊,小到地下管网,4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上千个水系工程同步实现水体水位的全数字化调度。
      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主任 高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了50%。
      智慧水网是中国不断推进数字化发展与治理进程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数字化转型历史机遇,强调要“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深入谋划数字中国建设全局,有力指引数字中国建设实践。
      中国科学院院士 梅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引领作用,系统地回答了事关数字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数字中国建设步入快车道。中国在全球率先在国家政策层面将数据确立为生产要素,出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组建国家数据局,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规划建设。数字中国的美好图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数字中国建设底座不断夯实。全球每建成10个5G基站就有6个来自中国,移动网络终端连接总数超40亿户。今年以来,“东数西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加快搭建起一条条算力传输大通道。在千沟万壑中,贵州的网络设施联通全国38个城市,架起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在沙漠戈壁中,来自宁夏中卫的数据仅需不到10毫秒就能传送到北京。数据显示,我国算力规模年均增速已超30%。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 丁邡:“东数西算”工程实施以来,西部枢纽节点算力快速增长,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加速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正逐步打通。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个个应用场景跃动着“数字”力量,新质生产力加速释放。在河南农田里,正在作业的北斗终端大型自动驾驶农机将定位偏差控制在2.5厘米之内。在生产线上,超9000万台工业设备织成一张云端大网,“5G+工业互联网”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我国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六成以上主导方向都是数字经济。目前,我国网上零售消费规模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1/4。移动支付、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在线场景不断丰富,重塑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方式。截至目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10%左右。
      数字政府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用户已超10亿人,数字政府在线服务指数继续保持全球领先,92.5%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数字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 沈竹林: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千方百计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