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福州公共文化服务加“数”前行
时间:2025-01-16 09:06

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中国战略的快速推进,数字赋能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福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数字经济增长势头强劲。2024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超7700亿元,成为驱动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字技术同样深刻影响着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管理与评价,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支撑性作用日益突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变革,已成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关键路径。数字文化,正以技术为翼,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福建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推进福建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明确,到“十四五”末,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形成引领行业、国内领先的数字文化发展高地。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福州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数字福州建设优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努力打造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福州样板”。

当前,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让人民群众在数字时代能够更便捷、更均等、更丰富地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可在多方面发力。

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数字文化服务体制机制

树立全局性思维,在推进实施国家以及福建省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因地制宜出台符合福州发展实际、具有前瞻性的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将福州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纳入数字福州建设,进一步细分和完善相关制度设计。

在立法保障层面,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地方立法进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律体系。2024年11月26日,《福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草案)》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在公共文化服务职责分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保障等方面拟作出规定,为福州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相关法规提供了极具参考性的样本。

在政策保障方面,要构建与文化数字化建设相适应的市场准入、技术创新、应用示范、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综合执法等政策法规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提高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对数字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同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激励机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充分调动市场力量,科学界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厘清各方的利益分配,协同探索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夯实数字底座

推进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供给。要立足福州作为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资源,聚合各类公共文化阵地。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普适性数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汇聚文化、出版、影视、广播、旅游、体育、游戏、动漫、商贸等领域的文化数据资源,建成具有福州特色的分级式、分布式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文化资源,满足配套需要。

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要加快完善数据基础设施,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应用部署,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扩容,建成全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多通道发布的“福州数字文化综合体”。同时,持续升级改造福州文化云平台,提升公共云服务能力,注重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以及各省市相关文化云平台的对接,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力争实现福州全市域数据资源网络、数字文化服务、数字化监管全覆盖。

提升治理水平

深化公共文化数字服务

依托“数字+”,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收集、整合、存储、运算以及分析能力,可完美匹配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文化需求,让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要积极推广“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文化服务,精准匹配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其次,针对城乡公共文化发展失衡的情况,运用大数据算法,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进行对比分析,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补齐均衡性短板,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再次,数字文化带来的是一场“体验”革命。要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场景新体验,创建一批新技术应用场景示范案例,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比如,福州许多文化场馆都已开发使用全息呈现、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为文化展示与传播注入新活力,受到广大群众好评。最后,要健全群众需求征询和意见反馈机制,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将大数据的分析反馈结果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的规划、投放、管理与评估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以产业反哺事业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着力构建地域文化活动品牌群。要牢固树立文化品牌意识,依托福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省会资源聚合优势,将公共文化服务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闽都文化、船政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地域资源,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IP,着力传承八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不断赋予闽都文化、福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分析挖掘潜在的信息与价值,借助数字化发展,培育文化新供给,促进文化新消费。

积极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创新高地。这既是实施数字文化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现实选择。要培育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激发传统文化产业活力,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促进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文化资源要数字化、产品化、产业化、规模化,注重数字精品内容创作生产,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一批数字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以数字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反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作者单位: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来源:福州日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